导师走动频繁只为学生通过毕业
2025-06-09
毕业季的时候,有位导师走动比较频繁,不是走动学生,是走动老师,因为下面有个学生,不是很好,但希望大家都给他过了!
有关系?没有!走后门?也没有!只是因为学生心态不好,担心不给过,可能会自杀!如果这样说的话,应该不是可能,而是大家都经历过了,基本上确认会如此,所以才会走动。
学生轻轻松松的焦虑不安,导师忙忙碌碌的寝食难安!
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少数,还有很多,说是现在学生抗压能力较小,担心有什么事情扛不住,算了,不行就不行了,只要不要在我这里出事就好,离开了就和我没有关系了!
记得小时候,没有人管,没有人问,怕不怕父母,说实话,不好说,说不怕是假的,说怕的话,也不是那么真。
大家接触那么少,谁知道谁到底什么脾气啊,装出来怕就可以了,真的怕不怕,另说。
但是现在小孩子呢?真的会去怕一些东西,有很多主要是怕老师,当然怕家长的也不少。不揍不打,但就是怕,是那种真怕。
展开剩余65%就像是这位担心的导师一样,主要的怕就是心态怕,并不是学生怕导师,也并不是怕过不了,而是怕这个过不了的结果。
是家庭还是话语?是风向还是自尊?都说不好,但结果如此。重要的不是怕,而是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,可能小时候就是如此的保护,导致最后的结果如此。
小时候或许只要学习就好,其他的家人搞定了,长大了一点,可能学习也不是很好,但勉勉强强还可以过得去,也可以上一个差不多的大学,好像一辈子都是比较顺畅的,但是这个前提是所有人的配合和让路。
那么他只会一条路走!
结果呢?学校和家庭不会教育的,社会会教育……不会的,可以不出去上班啊,或是考公啊,或是考研啊……算了,现在社会现状不好,找工作也没有多少工资,就在家呆着吧!
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是人格塑造。教育也不仅仅只是学校,更有家庭的配合。真正的“为学生负责”,需打破“保护性牢笼”,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失败、引导反思、培养抗逆力。
家庭也更应该如此,为孩子负责,如何负责,而并非单纯的保护。
虽然现在说了有很多价值体系,学习并不是单行道,但全社会的那种重视程度,像空气一样包裹着我们每一个人,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,所以空气才会如此这般。
试错是一种能力,求缺一直都是一种生活!
人生不是单行道,暂时的“未通过”不等于永远的 “不成功”。唯有让教育回归“培养完整的人”,而非 “批量生产抗压薄弱的精致幸存者”,才能从根本上化解“怕出事而妥协” 的恶性循环,让年轻一代在真实的风雨中学会从容站立。
正文完:
今天是写日记的第4122天
已看电影推荐:《芬妮的勇敢旅程》
台词:我们只能靠自己了。
发布于:安徽省